海姆立克急救法(Heimlich Maneuver)是全球公认的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技术,由美国胸外科专家亨利·海姆立克博士于1974年创立。其原理通过快速挤压上腹部,使横膈膜瞬间上升,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高速气流(可达160公里/小时),将阻塞物冲出气道。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,正确使用该技术可使窒息抢救成功率提升至72%,被誉为“最简捷的生命重启术”。作为现代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,该方法已被纳入我国红十字会急救课程,其科学性、安全性历经48年实践验证,适用于非医疗专业人员快速施救。
一、警惕气道梗阻隐形风险
气道梗阻多发生于无预警的日常场景,需特别关注以下情境:
商务宴请:进食过快、饮酒后吞咽功能下降,易被鱼刺、大块肉类卡喉;
员工餐厅:边吃边笑、说话,可能导致食物滑入气道,如鱼刺、鸡骨或带核水果(如龙眼、荔枝)。
亲子活动:儿童误吞玩具零件或糖果;
户外活动:野餐时吸入飞虫、登山途中饮水呛咳、服用药物时因颠簸呛噎。
特殊健康群体:佩戴假牙、吞咽功能退化的高龄人士。
识别关键体征:若有人突然无法说话、双手掐喉、面色青紫,需立即介入施救。
二、“海姆立克急救法”精准施救四部曲
1. 成人标准操作
定位:站于患者身后,双手环抱其腰部,拳眼置于脐上两横指处;
发力:向内上方快速冲击,形似“提拉重物”动作,每组5次;
循环:重复至异物排出,全程保持患者身体前倾。
2. 特殊情形应变
孕妇/肥胖者:冲击点改为胸骨下半部,采用垂直按压;
独自遇险:借助椅背顶压上腹部实施自救;
婴儿急救:交替进行背部拍击与胸部按压(需专业培训)。
三、让安全文化融入集团公司基因
现代医学研究证实,在“黄金4分钟”内实施该手法,可避免脑缺氧造成的不可逆损伤,是迄今为止应对完全性气道梗阻最有效的现场急救手段。据国家应急管理部统计,我国公共场所急救成功率不足1%,而每延迟1分钟施救,生存率下降7%~10%。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,既是对同事家人的守护,亦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践行。生命无价,预防为先,让我们共同筑牢集团公司健康防线,让安全文化融入组织血脉。
供稿:庄晓亮
审核:孙海龙
发布:韩 雪